“信”案例 | 安徽池州:信用修复助企“诚”风破浪

发布时间:2025-04-24  来源:中国信用  浏览次数:16

   “信用贷款审批受限”“信用评级下调”……对于一时陷入困境而背负不良信用的企业,“失信”的烙印是否会成为其重返市场的“拦路虎”?在安徽池州,各级法院的信用修复机制正为这类企业激发“再生”活力。

 

  近日,池州某船舶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个个船舶零部件正从流水线上鱼贯而出。“没想到主动还钱后,法院帮我们‘满血复活’了!”看着眼前繁忙的景象,公司负责人李某说。

 

  两个月前,受全球航运市场低迷影响,该公司资金链断裂,因拖欠工资被员工申请强制执行。“当时公司账面只剩不到20万元,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李某回忆道。然而,转机出现在收到执行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当机立断启动应急融资,通过股东增资、应收账款质押等操作,7个工作日内凑齐了执行款。

 

  更让他惊喜的是,贵池区法院执行法官在确认执行完毕48小时内,就出具了《信用修复证明书》,并同步将修复信息推送至“信用中国”平台及本地金融机构。

 

  “这份证明书就像‘救命稻草’!”李某说。记者在法院档案室看到,证明书上标注着“已主动履行全部法定义务”,并附有执行案号、修复依据及法院公章。正是凭着这份证明,公司顺利获得某商业银行500万元授信额度。

 

  有了资金支持,船舶公司迅速恢复了“元气”。在某港口集团招标中,他们成功中标2000万元港口维修项目。“信用修复机制让我们重新站了起来,现在订单不断,工人干劲十足!”李某说。

 

  据了解,在池州,像这样通过信用修复得以纾困的企业并非个例。自2023年开展“暖心护企”行动以来,全市法院系统坚持把信用修复作为善意文明执行的有效延伸,针对重点领域失信问题,制定信用修复操作指引,设立“线上申请——专业评估——整改指导——修复确认”四步流程,并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企业修复信用信息。截至目前,累计对48家企业和503名个人实施信用修复。

 

  “信用修复不是‘开绿灯’,而是给主动纠错的企业一个‘重生机会’。”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庭长金佳佳表示,该机制通过正向激励与快速修复,让企业感受到“失信受限、守信受益”的鲜明导向,推动构建守信践诺的良好信用环境和营商环境。随着“信用中国”平台上一条条修复记录的持续更新,诚信经营的市场新风正在池州涌动,为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信用服务客服

智能机器人客服,24小时为您服务

{{ item.time }}

{{ item.value }}
常见问题
信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