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tem.time }}

信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一旦受损,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前段时间,四川宸铭城市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负责人杨明宇非常焦虑:近期企业有参与招投标的机会,但去年9月被重庆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给予行政处罚。
眼见公示期满,怎么办?杨明宇向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提出了信用修复的申请。“这家企业注册地在四川省遂宁市,跨省信用修复程序复杂、耗时较长。”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争取时间,他们迅速协调遂宁市市场监管局共同梳理跨区域信用修复流程,安排专人“一对一”指导企业完善资料,当日便出具《准予信用修复决定书》,快速完成信用修复。
这个案例,正是“信用重庆”精细化赋能企业发展的生动缩影。据了解,重庆市上线的“渝悦·信用”应用已归集注册登记、生产经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信用数据超9亿条。
“企业失信后,企业的招投标和银行贷款等都会受到限制,会形成‘失信、无法修复、继续失信’的恶性循环。”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彭静曾说。
瞄准这一痛点,近年来,重庆依托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在“渝快办”上线企业信用修复等“一件事”服务,建成行政处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异常经营名录等三大类信息的统一线上修复入口,创新开展信用修复智能短信提醒服务,引导企业及时改善自身信用状况。
比如,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曾在经营中因信用问题遇到困难,情急之下向重庆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求助。“我们迅速行动、加班督办,成功在投标前实现信用修复、完善竞标资质。”重庆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线通过“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系统”进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修复模块递交材料进行审核,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即可“一键申请”,实现企业信用修复“零跑腿”。目前,全市累计完成信用修复1.8万余次,平均办理时间1.5个工作日,信用修复及时率达100%。
除了帮助企业完善信用修复,重庆还持续提升政府信用。比如,依托“信用中国(重庆)”网站、“互联网+督查”平台及12345政务服务热线、“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等渠道,受理、归集全市涉及政府部门违约失信投诉。截至目前,全市共推动18个事件在线处置,推动清偿账款(达成和解协议)超过1140万元。
“信”案例 | 天津:接入DeepSeek,信用修复响应进入“秒级时代”!
发布时间:2025/03/19“信”案例 | 甘肃古浪:司法温度焐热市场信心,诚信回归催生发展动能
发布时间:2025/03/12“信”案例 | 上海静安:变“被动答疑”为“主动告知”,“两书同达”赋能企业信用修复
发布时间:2025/03/03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