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tem.time }}

近年来,有声书、短视频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配音行业热度攀升,成为不少人眼中“兴趣变现”的新渠道。然而,这股热潮背后暗藏的诈骗风险不容忽视。近日,山东省荣成市港西镇一位六旬阿姨因追逐“配音梦”,险些落入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骗局,幸好村干部和民警及时介入,才避免了财产损失。
7月24日,港西派出所接到村干部紧急报警,称村民沈阿姨(化名)疑似遭遇网络诈骗。民警火速赶到沈阿姨家中,经了解得知,60多岁的沈阿姨近期对配音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能通过这项技能增加收入。
起初,沈阿姨在网上看到“声音培训班”的广告,便花费1200元报名参加。随后,她完成了4篇情感文的配音任务,每篇获得50元报酬,共计200元。这笔实实在在的收入让沈阿姨欣喜不已,也对自己的“声音潜力”充满信心。
然而,当沈阿姨兴致勃勃地申请报酬更高的200元/篇配音任务时,却屡屡被告知“审核未通过”。正当她困惑之际,另一个名为“xx学堂”的配音机构广告适时弹出。该机构客服热情地向沈阿姨描绘“蓝图”:只需拥有一台电脑并缴纳3000元学费,就能接受系统培训,轻松接单,实现“声音事业”的梦想。
深信自己“只需专业提升就能成功”的沈阿姨毫不犹豫地添置了一台电脑,并立即联系村干部帮忙安装。村干部在询问详情时,敏锐察觉到异常:“又是一个‘配音培训班’,一位普通话都不太流利的农村阿姨能配什么音呢?”为防万一,村干部果断联系了港西派出所。
民警赶到后,第一时间在沈阿姨的手机上安装了能有效识别并预警涉诈网址的“金护”防诈app,并结合类似案例耐心讲解。直到此时,沈阿姨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险些成了骗子的“目标”。
警方提醒,配音行业本身具有创造价值和增加收入的潜力,但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人们对新兴行业的好奇心、对“副业增收”的渴望以及对“技能速成”的迫切心理设下骗局。公众在面对各类“兴趣变现”“副业兼职”诱惑时,需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凡是要求预先缴纳高额费用的项目,务必多渠道核实资质,必要时及时向警方或社区求助,让兴趣真正成为生活的点缀,而非骗子觊觎的“钱袋子”。
“信”预警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警惕“职业背债”陷阱!
发布时间:2025/07/23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