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tem.time }}

“打卡0元学”“打卡0元购”的诱人宣传能否兑现?不少消费者参与这类活动后发现,等到申请返现时,商家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拒绝。近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消费者,警惕其中的陷阱。
近年来,商家推出的打卡返现活动屡见不鲜,往往是消费者先支付一定费用,完成连续打卡任务可全额返现。然而,实际操作中,商家常擅自更改规则、设隐性门槛、返现缩水,让承诺成空谈。据相关媒体报道,张女士为孩子报名了“购买两年课程,600天内打卡552天即可返现”的活动,客服称只要孩子坚持学习APP课程并打卡,两年2898元的课程费可全额返还,还附赠教辅礼盒、词典笔等礼品。但是,当张女士完成552天打卡后,机构却以“家长代打卡了两节课”为由拒绝退费。最终,法院认为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学员在案涉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代打卡的情形,判决机构返还2898元。
江苏省消保委指出,商家若只是将“打卡0元学”等口号停留在营销宣传上,实际执行中却不兑现,则涉嫌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明确,当事人一方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符合要约条件的,对方选择该商品或者服务并提交订单成功时合同成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江苏省消保委指出,商家在网络平台发布的包含打卡返现活动规则的服务信息属要约,消费者下单购买后合同成立,双方均须履约。若消费者达标而商家拒绝返现,则违反了双方合同约定,应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经营者宣传时应确保清晰透明、无歧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相关部门需加强规范引导和监督管理,严惩虚假宣传、承诺不兑现等失信行为。
消费者参与此类活动时要提高警惕,详细阅读活动规则;注意保存活动宣传页面、打卡记录、支付凭证及沟通记录,以便维权。
“信”预警 | 小心!让老年人心动不已的话术,其实是“套路”!
发布时间:2025/08/05“信”预警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警惕“职业背债”陷阱!
发布时间:2025/07/23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