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time }}
“信”案例 | 河南西峡:延伸服务显温情 信用修复护营商
近日,河南省西峡法院执行局主动延伸服务触角,不仅促使一起涉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成功执结,更是以“如我在执”的司法理念,为主动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企业开具信用修复证明,免除企业后顾之忧。
案情回顾:2018年,原告某建筑公司承建被告南阳某职业学校宿舍楼工程,工程于2019年年底竣工并交付使用,双方于2022年对工程进行总决算,然而被告在支付了1040万元后,剩余的工程款一直未能付清,原告在多次催要无果后,将被告诉至法院。经法院审理后,依法判决被告向原告支付工程款1649万余元及利息。判决生效后,被告仍未按时清偿工程款及利息,原告遂向法院申请执行。
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通过网络查控、实地调查了解到,被告学校虽有还款意愿,但因需要维持学校正常运转,账面上没有可用资金可以执行,而名下财产也仅有一宗土地,虽然执行干警第一时间对该宗土地进行了查封,但进行土地拍卖周期太长,不利于原告尽快拿到工程款。于是执行干警及时将该情况反馈给原告公司,并多次组织双方进行协商,为双方架起沟通桥梁,淡化双方对立抵触情绪。在一次次的协调中,执行干警从双方利益最大化出发,融情于理,情法并用地帮助双方商定和解协议。最终,在干警的努力下,被告以名下土地为抵押,分期偿还该笔工程款,原告则放弃一定的利息,双方就此达成和解。
近日,原告公司负责人在收到被告最后一笔工程款后,为执行干警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在得知被告已经全部履行完毕后,执行干警考虑到该案的相关信息可能会给被告今后在招投标、银行贷款等环节造成不便,主动为其出具了《信用修复证明书》,并解封了被告名下的土地,帮助其修复企业信用,护航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
近年来,西峡法院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始终秉承“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司法理念,充分发挥执行职能,通过活封活扣、执破融合、信用修复等机制,为涉企纠纷执行按下“快进键”,通过实现申请人权益保障与被执行企业重焕生机的“双赢”,营造让企业安心经营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企业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 发布时间:2025/02/05
- 发布时间:2025/02/05
-
“信”案例 | 上海松江区发出2025年首张“信用修复权益提示函”
发布时间:2025/01/24 -
“信”案例 | 河南郑州:解决企业失信难题 助力企业信用修复
发布时间:2025/01/22 -
“信”案例 |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推动企业信用修复,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5/01/16 - 发布时间:2025/01/07
文章搜索
- 头条新闻 国家网信办:加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
- 头条新闻 财政部:针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问题作出全面系统规范
- 头条新闻 工信部:将完善App全链条治理长效机制
- 头条新闻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 头条新闻 最高检:部署开展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 头条新闻 国家网信办:规范MCN机构互联网信息内容相关...